close

很久沒繼續寫的吳哥窟遊記,決定把他一次出清啦! 所以近期內三不五時就會發一篇
自從第一篇的之後,接著就從變身塔、東梅蓬寺、達松將軍廟這三個點開始吧!

(此為達松將軍廟範圍)

柬埔寨的氣候果然很熱帶,昨晚一夜的大雨使得排水系統不良的地方已經很多都淹水了,在前往古蹟區的路上可以看到馬路兩旁很多淹水嚴重的地方,都有半層樓高。
變身塔-01

不過我幸運的是白天都是放晴的好天氣,古蹟區也都沒碰到嚴重淹水不能進入的情況,這幾天大雨都下在半夜。他們的古蹟區是私人管理的,到了入口處,會有管理人員上來驗票,底下也有警察顧守。
變身塔-02

這就這張三日券,他會在日期上打洞以做辨識。
變身塔-03

終於要踏上古老又神祕的吳哥窟古蹟區啦! 今天的行程可是很滿呢,不過也還好各古蹟的距離並不遠,所以省掉很多舟車勞頓的時間,首先來到的是「變身塔」

變身塔 (Pre Rup) 建於10世紀中期 (西元961),是羅貞陀羅跋摩二世 (Rajendravarman II) 為了自己遷都所蓋的國王廟。在附近還有個東梅蓬寺和變身塔極相似,都是羅貞陀羅跋摩二世所蓋的,據說相差只有十年左右。東梅蓬寺和變身塔的區隔方式,除了東梅蓬寺的階梯較高,還有就是東梅蓬寺四周有石象守護。
變身塔-04

變身塔-06

變身塔(Pre Rup) 特色為底層之雄偉磚塔,主塔群的門楣浮雕。這座神殿名稱的由來,高棉話的意思就是變身、變相塔。這時期的建築風格,變身塔建築為三層相疊而上,由外而內收攏。為紅磚與岩石混用,然後再覆蓋灰泥,雕塑則是在灰泥之上雕刻,現在能看到的部分大都是比較新的痕跡,即是修復過的雕刻。
變身塔-09

變身塔既然為古代皇族火化變身為神之神殿,因此現在還可以看到燒焦過的痕跡,而既是皇族火化的地方,一般平民是不能隨便進入的。
變身塔-12

除了火化骨灰塔,在東北角還有間小房間,裡面是洗骨灰池,當時是以椰子汁來洗的,然後放在棉花上吸乾,再放進骨灰罈,小室內附設有排水孔。

變身塔中央共有五座主塔,都還保留下來,只是毀壞了不少。有一尊位於西南方位的大象,保存的十分完整,連一旁的獅子也依然如舊。變身塔-14

變身塔內入口處,有著極陡的層層台階向上,整座建築共分為三層,變身塔最外層是紅泥磚牆的方形平台。第二層平台則是變身塔內層圍牆。
變身塔-15

在最上層平台有五座寺塔,中央塔最高大,象徵「須彌山」。
變身塔-16

 

變身塔-17
(有假門)

變身塔-18
爬到最高處已經是四周圍最高的地方了,可俯瞰全景。

變身塔-20
(最高塔的門與人的比例。)

變身塔-21
(左邊有位像警察裝扮的人竟然還兜售警徽,不過當地導遊說那個不要亂買以免觸犯當地法律,況且也是假的)

旁邊的小塔可以看出損壞嚴重,中間的大塔上的雕刻也不是很明顯了。
變身塔-22

變身塔-34
這裡神殿大都蓋得很高,而且階梯異常狹窄及陡峭,每階都約有小腿那麼高,這是代表對神的崇敬,因為你幾乎都要低著頭趴著爬上去了,這裡要上來真的很辛苦,也要很小心,不然摔下去可是非常嚴重的事情呢。

變身塔-38
四周圍本來是有屋頂的長廊,現在都已經只剩下柱子了。

變身塔-41


看完了變身塔,下一個就來到與其極為相似的「東梅蓬寺」
(East Mebon)
東梅蓬寺-01

東梅蓬寺-02

東梅蓬寺(East Mebon)建於西元953年,是羅貞陀羅跋摩二世 (Rajendravarman II) 為了祭祀紀念其雙親所蓋的祖先廟。屬於婆羅門教的建築,婆羅門教派的建築有一個重要的特徵,就是須彌山的概念。所謂須彌山就是世界中心點,或是稱為世界之軸的大山,也是眾神的居所。凡間的世界,則是圍繞在須彌山的四周。因此如同變身塔一樣,中間有做最高的塔樓,四周則各有一座較矮的塔樓。

東梅蓬寺-04

 

東梅蓬寺-07
此處為歷代國王祭祀祖先之祭壇,在東梅蓬寺的第一層及第二層台階上,四個角落上各有與真象相同大小的雕塑。

另外,東梅蓬寺也有個的故事,因為原本可是位於東大人工湖(East Baray)上的一座島上(東大人工湖為耶輸跋摩一世所建造,這人工湖長7,000公尺,寬1,800公尺,湖水引自暹粒河,總蓄水量550萬立方公尺),只不過東大人工湖目前只剩下遺跡了,在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中可以見到有此文字記載。
東梅蓬寺-09
(中央塔內)

塔的主體中間是門楣的雕飾,有獨特的假門。而門楣雕飾相當豐富,主要是印度教神祇的雕飾。古高棉人擅長工藝建築,尤其是砌石雕刻的浮雕壁畫。屋簷壁上的坑洞,為當時鑲嵌水晶寶石的地方,而那些寶石早已經被變賣掉了,現在只剩下這些坑坑洞洞了。
東梅蓬寺-14
(門楣上的是金翅鳥石刻,是印度教保護神毗須奴的坐騎。)

根據銘文的記載,東梅蓬寺中供奉的神明除了有妣濕奴(Vishnu)與梵天(Brahma)之外,還有羅貞陀羅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n II)以其父母肖像為藍本所雕刻的濕婆(Siva)和雪山神女(Parvati)。雪山神女(Parvati)是濕婆(Siva)的配偶,也是妣濕奴(Vishnu)的姊妹,是山神也是主掌生殖的女神。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中說到「東池在城東十里,周圍可百里。中有石塔、石屋,塔之中有卧銅佛一身,臍中常有水流出。」周達觀的這段記載,是寫在城郭篇。所以可見在元代時,寺中原有臥銅佛一尊,還設計成可以讓水由佛的肚臍流出。
東梅蓬寺-16
東梅蓬寺除了最底層平台的四個角落各有一座用一整塊大岩石雕成的大象石雕,另外入口處尚有石獅守護。

東梅蓬寺-18
地面層屋頂已經毀壞,牆壁是用紅泥塊疊成(類似以前臺灣的土角厝建築)

東梅蓬寺-19
紅土含鐵質,故紅泥塊很堅硬又穩重,不需要用到水泥黏住。

離開前當地的小朋友都會為上來要求你買些紀念品,通常在你不理會她直到上車的那一瞬間價錢會直直落。
東梅蓬寺-21

---------------------------------------------------------------------------------

上了車前往下個地點,不到幾分鐘的車程就來到了「達松將軍廟」(Ta Som)

達松將軍廟( Ta Som),是用來祭祀微笑國王加雅巴爾曼七世的父親,為當初吳哥王朝全盛時期驍勇善戰的達松將軍所建,屬於佛教神廟,四周種滿卡波克樹(Kapok)。由於此廟建於闍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在位期間,故推估是12世紀末(1186)的建築。
達松將軍廟-01

達松將軍廟-02
整座建築圍牆約有250公尺見方,城牆的四個出入口皆有國王的微笑佛像。

達松將軍廟-12
進入了達松寺,主要要特別注意看這裡的石雕上的aspara女神像。在這裡的女神姿態豐富,而且神情栩栩如生,身態婀娜多姿,相當美麗。

達松將軍廟-14
這裡的牆壁雕刻就開始豐富起來了,很多都還保留的很完整,可見當時的精緻程度。

達松將軍廟-19
這一大塊完整的石雕可是原本的門楣,因為倒塌所以掉落一旁,目前暫時將它直立起來。

達松將軍廟-20
這塊就是從右邊那門上所掉落,不過也因為掉落了反而可以更接近的觀察其石雕的藝術精美的地方。

達松將軍廟-21
上圖可以看出整體的外觀樣貌,右邊是怕牆倒塌所駕的支撐架。

達松將軍廟-23
這棵樹特別的是從原本倒塌的樹幹又長出新的樹幹來。

達松將軍廟-26
這倒塌的部分,我看是很難再復原了。

達松將軍廟-32
這塔門已經被古樹給包圍環繞,幾乎融為一體了。

另外,達松將軍廟除了著名的女神石雕之外,更有名氣的一個必看景點,就是他的東塔門。
達松將軍廟-33

一個已經與樹分不開的塔門,很特別吧!
聽說在此地尚未被發現之前的幾百年,原本整片古蹟區都是埋在茂密的森林與深厚的黃土底下,因此當時樹的種子掉落在地面其實就是在塔門頂上,後來挖掘出來之後才有這樣獨特的畫面出現。

達松將軍廟-36
樹從塔的頂端往下生長,他的根已經整個穿透塔門,反而像是支撐這個建築的幫手了。

達松將軍廟-37
就在塔門外,可以看到盤根錯節的樹根就整個攀在塔門的外面,如同連體嬰一樣密不可分。

達松將軍廟-41
從這個角度看,更能看出樹與塔的緊密程度。

達松將軍廟-56



~關於~(資料來源)
話說耶輸跋摩一世 (Yasovarman I) 889 年時加冕,王宮往西北移15公里,變到巴肯山 (Phnom Bakeng),建立了第一個吳哥城。他最重要的貢獻就是建立蓄水池可以供應農作物的用水,就是東大人工湖 (East Baray) ,並且在羅洛士 (Rolous) 區域建立了羅雷寺 (Lolei),及兩座山頂上的廟,巴肯山 (Phnom Bakeng) 和豬山 (Phnom Krom),耶輸跋摩一世 (Yasovarman I) 最後死於 910 年。

耶輸跋摩一世 (Yasovarman I) 死後,王位似乎又陷入一番爭奪之中,他的兩個兒子哈沙跋摩一世(Hashavarman I)和艾沙那跋摩二世(Isanavarman II)前後各只分別坐了五年和八年的皇位,然後就被趕下台,換由闍耶跋摩四世 (Jayavarman IV) 當皇帝。闍耶跋摩四世 (Jayavarman IV) 又『遷都』了,這次搬得很遠,往東北方搬到了 70 公里遠的寇克 (Koh Ker),建造了一個 7 35 米高的大塔寺 (Prasat Thom) 及其他大小寺廟,當然也一定要有一個水池,這些都在他在位的 20 年內就完成,可見其遷都的決心。他死後,雖然兒子哈沙跋摩二世 (Hashavarman II) 在皇位爭奪戰中順利登基,但僅僅在位三年後,就被原先擁護他的表親羅貞陀羅跋摩一世 (Rajendravarman I) 奪走生命與皇冠。

羅貞陀羅跋摩二世 (Rajendravarman II) 當時正是波瓦婆羅 (Bhavapura) 的統治者,波瓦婆羅 (Bhavapura) 就是高棉王朝發源地的那個地方,這皇帝位子繞了一大圈,又回頭落到波瓦婆羅 (Bhavapura) 他們手上了。羅貞陀羅跋摩二世 (Rajendravarman II) 在皇位到手以後,然後再來呢?就是遷都,再遷回吳哥去。每個新皇帝都希望能有一個只屬於自己的城市,所以羅貞陀羅跋摩二世 (Rajendravarman II) 沒有沿用那個以巴肯山為中心的都城,而是跑到東大人工湖 (East Baray) 南岸建造了自己的國王廟『Rajendrabhadresvara』,也就是現在所稱的變身塔 (Pre Rup) ,並且在東大人工湖 (East Baray) 的中央建造了東美蓬寺(East Mebon)。

當初耶輸跋摩一世 (Yasovarman I) 在建造東大人工湖 (East Baray) 時,沿著人工湖的南岸建了四座碑石,分別獻給妣濕奴 (Vishnu) 、梵天 (Brahma) 、濕婆 (Siva) 、以及佛祖悉達多 (Buddha)。而羅貞陀羅跋摩二世 (Rajendravarman II) 的國王廟變身塔 (Pre Rup) ,可能就建於原本破壞神妣濕奴 (Vishnu) 之立碑處。另外一塊出土的石碑,則記載著變身塔 (Pre Rup) 的落成大典,於西元953128日星期五上午11點舉行。變身塔 (Pre Rup) 神殿既然是國廟,東大人工湖 (East Baray) 的南岸應是羅貞陀羅跋摩二世 (Rajendravarman II) 國都的北界,而變身塔 (Pre Rup) 原來應位於長寬皆為1公里國都的中心,但如今附近已經了無任何城市的遺跡。

arrow
arrow

    小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